说起潍柴造车,人们或许会想起潍柴英致。英致是潍柴在乘用车领域的第一个品牌,如今已几乎销声匿迹。重打锣另开张,前不久潍柴集团发布了旗下的全新品牌——潍柴汽车(英文缩写:VGV)。
作为国内商用车和工程机械、汽车装备领域的“大鳄”,潍柴集团进军乘用车的梦想之心不死。近日,潍柴汽车(VGV)旗下首款SUV车型面世,它就是潍柴U70。一款售价在7-12万元之间、长度达到4806mm的中型SUV。
在试驾这款U70之前,我心中隐隐有一个担心:作为商用转乘用的车企,它对乘用车有足够的理解和积淀吗?它有足够的实力,在如今已是红海的中低端SUV市场中立足吗?
日前,笔者在山城重庆对这款新车进行了深度试驾体验,就让我通过实测体验告诉大家答案。
发动机是小马拉大车?
潍柴U70全系都搭载东安三菱提供的1.5T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,其最大马力150匹,最大扭矩210牛米。这台发动机历史悠久,也是很多国产品牌起家时的御用发动机。不过,在如今主流品牌身上已经很少看到它的身影。不过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靠性(还有成本不高),但对于车长超过4米8的U70来说,难免有小马拉大车之嫌。变速箱则有两个选项:一个是6MT,一个是来自澳大利亚DSI的6AT(吉利博越用的那台)。
手动版本,优点是离合器的结合逻辑很好,其宽容度很高,就算是新手也不会轻易出现熄火的尴尬情况。不过其油门的设定却让开惯了手动挡的我有些不爽,其油门前段的虚位较多,大概会有约2cm的空行程,对于油离配合不够友好。
之后换到自动挡车型,一上手就给了我意外。与手动挡有较大油门虚位不同,自动挡车型的油门倒是十分线性,几乎没有虚位,基本能做到随踩随有。车身的姿态倒也轻快,在城市拥堵中也能带来一定轻松愉悦的驾驶感受。这台6AT变速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换挡动作都还算平顺,只是这台变速箱之前在油耗方面的表现不算太好,不知道U70 日常使用过程中会是怎样。
这台1.5T发动机,在涡轮没有起正压的低转速区间,输出较为慵懒。不过一旦涡轮开始介入工作,大概1800rpm开始动力输出就显得精神,在重庆南山的上山坡道上也能够提供较为足够的动力。但碍于210Nm的峰值扭矩所限,想要获得更为激烈的提速感也不现实。
刹车的脚感则中规中矩,刹车行程的虚位不明显,很容易适应。
虽然马力和扭矩也不算高,但从驾驶体验来说,还是能带来一些轻松愉悦的感受。两款变速箱的表现虽然没有太多惊喜,但也算及格。
底盘让人意外,转向质感好
相比发动机和变速箱,潍柴U70的底盘是笔者认为其产品力最优秀的部分,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。
其一是悬架的调校。它后悬采用了扭力梁结构,在减震与弹簧的调校匹配之后,整体风格偏向舒适。但在试驾过程中,笔者在经过一长段颠簸路段时,扭力梁悬架对颠簸和震动的过滤与抑制,超出我的预期。同时,在高速变道时,悬架又能够提供比较好的侧向支撑。
其二是转向的特性,相比其他方面,转向的调校尤其值得点赞,首先是整个转向力度的设定偏舒适,方向盘比较紧致,阻尼的质感非常不错。然后,作为一台4.8米的大车,车头的指向性居然非常精准,转向基本做到了指哪打哪,能够给驾驶者极强的操控信心。没错,它并不是那种开起来松垮垮、晃悠悠的大车。
一款车除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,底盘的调校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。相对来说U70的底盘成熟度更高,虽然仍是半独立后悬,但无论从舒适度还是操控性来说,都是主流的水准。
设计原创度高,内饰设计有德味儿
对于潍柴U70的外观设计,有人说看到了哈弗H6的影子。主要是中网的格栅造型和以及两边的大灯、雾灯区域造型有几分相似。但从整体风格看,和H6相比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。譬如,U70尺寸要更大一圈,另外在车身轮廓上也见棱见角,不象H6那么圆润。此外,U70前脸也提供蜂窝状和横幅式格栅两种风格。下图中为蜂窝状格栅。
坐进潍柴U70,其内饰中控台造型以平直的线条妆点,晃一眼以为坐进了一台大众车。
尺寸比同级大,空间细节贴心
作为一款中大型SUV,潍柴U70长宽高分别为4806*1870*1691mm,轴距达到了2800mm,在同级车中属于偏大的一类。
笔者试驾的这辆是7座版本,座椅布局形式为2+3+2。值得表扬的是其座椅设计较贴心,第二排座椅除了可按4/6比例分隔,并分别进行前后调节,腿部空间可根据需求拓展;第二排座椅靠背角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无级调节,乘客可以很容易找到最舒适的坐姿。
2800mm的轴距,让第二、第三排的乘客都可获得较为充裕的腿部空间。
实测第二排座椅在调整到最靠前的时候,依然可以轻松坐进身高170cm的成年人,膝盖可有一拳的距离。能坐,但不舒适。
而在调整在最靠后的时候则能够轻松实现沙发坐姿。
第三排座椅在第二排调整到合理距离时,则能够舒适乘坐。如下图,第三排的膝盖不用顶到前排椅背。
除了整体空间够大,在细节部分,潍柴U70也有一些贴心小设计。比如其在驾驶席座椅的左侧设计了一个储物格。
最后说说
该如何评价U70这款车呢?积极正面的因素有,它起码接近或者达到了一台主流国产品牌SUV的平均水准,一定程度摆脱了之前英致品牌低端的形象。从驾驶到乘坐,都中规中矩,没有太大的毛病。无非是一般、比较好和好的区别。如果说到负面评价,则是从U70身上,除了底盘让人感觉有些惊喜外,没看到属于潍柴自家的核心技术亮点。对于新品牌旗下的首款车型,似乎也可以理解。但对于要想长期发展的一个乘用车企业来说,潍柴汽车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,注定也是走不远的。好在潍柴集团实力雄厚,也许学恒大造车通过“买买买”来解决问题,缩短发展时间,是个不错的办法。
据笔者在试驾现场了解到的信息,这款车预计定价7万-12万元,目标市场是3-5线城市。主要的竞争对手则瞄准了东风风光580Pro、捷途X70等车型。据悉,新车将于11月29日正式上市。作为一个新面孔,它是否值得考虑呢?笔者的建议是,如果它的价格够低、配置够多,终身质保能跟上,看在它的大尺寸、大空间以及还算OK的驾乘属性,这款车也可以列入备选清单。
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,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愈发自信,年轻的姑娘从喜欢JK制服转变为汉服的拥趸,从喜欢麦当劳转变为老乡鸡的忠实顾客。汽车领域也很精彩,比如品牌重塑后的红旗,销量节节攀升,比如有销量黑马之称的奇瑞捷途,近10个月的平均销量都超万台。可以说,中国品牌在近些年已经开启了品牌向上和品牌重塑之路。今天参加我们《主动紧急制动测试》系列专题的星途LX(参数|询价)同样如此,作为奇瑞的高端品牌,EXEED星途拥有耀眼的设计师和工程团队,其各车型也拥有极其丰富的配置,作为衡量科技水准的主动制动功能必然不会缺席,但有和好不好用是个很关键的问题,因此我们找来了一台星途LX,准备好好体验一下。
文章开始,我们把测试过程剪辑成一个简单的视频,视频包括了本次测试所有的项目,大家可以先通过视频对这次测试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:
○标准的“传感器混搭”路线
当前量产车在驾驶辅助方面的传感器方案,其路线已基本定型。入门级或者说价格较低的车型通常会选择单传感器方案,有些会只使用毫米波雷达,有些只使用单目摄像头。
成本低,同时具有较高可靠性和较多的功能,使这类单品前景广阔。单个雷达作为传感器的方案正逐渐被淘汰,毕竟雷达能完成的功能有限,同时对行人、自行车等小物体没有很好的识别能力。
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星途LX驾驶辅助功能里,除了入门的LX星享,其他所有的车型都配备了主动刹车和前碰撞预警,不过只有顶配车型的主动刹车是可以识别行人和自行车。
车道保持设计了快捷键,集成在中控屏下方,关于为什么单独将车道保持相关的功能放置在外面,我和技术频道的小伙伴们也进行了讨论,实际上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拥有此功能的车型,都会单独将车道保持设计成独立的开关(类似自动启停),这是为什么呢?我们认为很有可能是针对不同路况而进行的这类设计,比如在城市路况多的时候,我们需要频繁超车、变道,而车道偏离或者说车道保持基本在60km/h左右的时速就会介入,这在频繁变道的过程中使用效果并不美好,因此将这个功能的快捷键进行实体化,你可以方便且便捷的对驾驶辅助功能进行切换,从而带来更好的驾乘的体验。
○实际测试篇-防止车辆碰撞
俗话说:“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。”在了解了星途LX的各项功能后,我们来看看它实际测试中的表现如何。按照测试流程,我们分别将测试车开到10km/h、20km/h、30km/h、40km/h、50km/h,然后保持一定的匀速过程,看车辆能否在模拟车辆前刹停避免碰撞。在这之中,30km/h以下模拟的是车辆在小区这类低速行驶阶段,系统反应能力,而30km/h以上则是考验日常行车过程中系统反应。
在低速情况下,整个车从预警到刹车表现的比较出色,因为速度较低,不会将预警设置的过于提前,刹车表现也很稳健,属于一脚急刹的类型。
刹车过程仍然采用了一脚刹车的逻辑,这种方式在执行逻辑上比较简单,相比某些欧洲厂商常用的两脚刹车,星途LX主动刹车更多关注的是最终刹车结果,不过一脚急刹的感觉确实有些差强人意。
○实际测试篇-预防行人碰撞
接下来我们看看行人碰撞的情况。星途LX的主动制动系统带有行人和非机动车(自行车)监测,相比路面上车辆,由于行人的动作灵活性更大,同时体积较小,形状复杂,因此对于系统的运算性能和摄像头的捕捉有更高要求。系统既不能误判发生突然刹车,也不能“视而不见”,其难度会更大。
“鬼探头”在整个行人测试项目中难度较高。从测试结果上看,我们进行了3次测试,其中2次可以成功避免,此项测试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。但是我还是想提醒各位,提防“鬼探头”还是需要小心慢行,尤其在小区内或者人多的公交车站。
从测试结果来看,星途LX可以非常迅速的识别行人,哪怕是类似鬼探头这种突然出现的行人目标,星途LX的摄像头仍然可以迅速识别,从发现到制动,整套系统都表现的十分流畅,令人满意。
○技术奇瑞,依然十分低调
星途LX能顺利的完成所有项目,说实话在我意料之外。我们之前曾经说“技术奇瑞”是因为奇瑞在发动机、变速箱方面的开发确实有令人刮目相看的“东西”和实力,但其实在偏向科技领域的功能和技术方面,奇瑞并没有过多的展示这方面的研究和储备。
星途LX的表现改变了我的认知。没错,驾驶辅助功能的硬件都是来自供应商,但套系统的整合和逻辑控制却需要奇瑞来完成,同时奇瑞的工程师还对其进行了大量试验(不同环境),这样可以保证整个功能的稳定性,最终达到了一个较好的水准,所以也会有这样一个不错的测试成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