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测S4 avant怎么样及东南DX7多少钱

2019-12-10 17:03:20    来源:    作者:     车头条 >

如果把每一次新车试驾活动都当成一次与女孩子的约会,我是比较喜欢去一些平时难以接触的路况去赴约的。毕竟日常的公路开多了,就好像约女孩子去吃饭逛街看电影一样,去多了也会变得乏味和无趣(除非这辆车真的特别女神……)。但如果突然有个女孩子说她想滑雪,邀请你一起去东北,是不是觉得特别有意思呢?就好比这次我要参加的东南DX7冰雪试驾一样。

外装依旧,内涵有变

说起东南DX7,可以说是我的老朋友了,前年我们曾对这台车进行过为期2个月的长期评测,所以我对这辆车的方方面面都是很熟悉的。而这次试驾的是2017款的小改款DX7,一段时间没见,让我们先来看看它有些什么变化吧。

毕竟不是中期改款facelift,这次厂方并没有对外观进行改动,好在原本DX7的颜值已经很高了,即使推出两年之后再看它依然是相当悦目。能看得出有变化的地方有两个,一在前脸中网的东南标志下方,增加了一个摄像头,配合两边和后方的摄像头,意味着DX7有了正在意义的360°全景影像。二是在C柱上方贴上了一个“BIANCO”的标志,这又意味着什么呢?

其实这是DX7新加入的一套内饰称谓。黑白的搭配,不仅视觉感受和原本全黑、黑棕的配色有很大的区别,座椅表面还加入了菱形的格纹,格调高了不少。这套内饰养眼确实是很养眼,只是用久了之后白色皮革的区域比较容易弄脏,如果是选择这套内饰的话,那么车主对车厢的清洁就得更频密一些了。

另外需要赞扬的是,改款的DX7对座椅也作了改进,在坐垫和靠背的区域的皮革变成了打孔的真皮,以前我曾批评过它的座椅散热性不好,这次虽然没有增加通风座椅,但至少有了打孔之后散热也就改善多了。

AT版本车型开起来更讨好人

记得我在长测DX7的时候曾经吐槽其1.5T发动机低扭偏弱,而手动挡的一二挡齿比又太宽,导致开起来低速的动力体验并不太友好。而这次试驾的则是1.5T的自动挡版本,匹配的是一套来自现代的5AT变速箱,表现又会怎样呢?

说实话,由于是在雪地路面试驾,这次我并没有刻意去试这套自动挡的动力水平,也没有条件去试。反而我着重地体验了它匹配的完善度。可以说整体的体验是要比手动挡要好一些的,前两挡的齿比更加合理,提速时它的平顺性也要比手动挡好很多,升降挡的动作轻柔但又果断迅速,是一套让人愿意天天开的自动挡。同等配置的DX7自动挡要比手动挡贵上一万块钱,个人觉得还是物有所值的。

作为一台前驱SUV,能在雪地上飞驰吗?

多次冰雪试驾的经验告诉我们,在雪地上四驱并不是万能的,一套性能够好的雪地胎才是王道。这次在黑河,DX7配备的是一套来自万力的雪地胎,尺寸比夏季胎窄一点点,为225/55R18。这套轮胎的性能极限比我的预期要高很多。在绕圆行驶和绕桩测试的时候,70km/h过抓地力基本能达到湿滑公路的七成左右,稍稍习惯就可以很快摸透它的极限。不过,如果你认为装配了雪地胎就是万能的话,那就大错特错了,就拿起步来说,如果油门太大,而雪地路面上隐藏有一些冰面的话,这套轮胎的抓地力会衰减得特别快。

前驱车在雪地上失控的话,大多是先推头后甩尾的特性,这时候需要做的是回一点点方向,轻点刹车把速度降下来,让前轮找回抓地力之后再继续过弯。而当出现甩尾的情况,就要把方向盘往反方向打,并配合恰当的油门,让车头回到正常的轨迹上。

在之前长测的时候,我曾说过DX7激烈驾驶的时候比慢开要更讨好人,原因是这副底盘的特性是比较好动的,较为硬朗的底盘过弯的时候能提供很好的侧向支撑力,灵活的转向圈数只有2.7圈,设定是比较运动化的。慢速的时候比较轻,会比较无感,但当速度起来后你才会发现它其实很听话,甩尾反打的时候响应很快,也很好控制,完全不像一台体型这么大、重心那么高的SUV。

此外,得益于DX7上高效的ESP系统,保证了DX7在雪地操控的时候依然有很高的稳定性。而且在这个环境当中,ESP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,如果出现推头或者甩尾的情况,ESP都毫无声息却很高效地对相应的车辆进行制动,稳定车身的行驶轨迹,起步前轮打滑它也处理得很线性,总之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获取抓地力。

要掌握好雪地驾驶,得像追女孩一样

有时真的觉得对车就像对女人一样,你对她好,她也会对你好。你对她乱来的话,她就不受你控制了,尤其是在一个你完全不熟悉的环境下认识的女孩。一切都要慢慢来,油门要慢慢踩不然会空转;刹车要慢慢踩不然会锁死;转向要慢慢打不然会推头……因为在雪地上驾驶与平时的公路有很大的不同,地面的附着力和路面的起伏都是时刻在变化的,而且有时候这些变化并不是那么容易察觉到的,如果稍有大意的话很容易就会造成意外,而且极限来临的时候会特别突然,要想补救的话可能已经晚了。

所以,要想在雪地上开得溜又开得安全,必须得耐心和温柔地对待车子,就像对待一个姑娘一样,慢慢地摸索和熟悉,切不可太急太粗鲁。当你熟悉了它的转向特性,驱动特性以及极限状态是如何的时候,你就可以和它在雪地上来一段Tango了。当然,这也得看这台车本身的机械调校是否足够好,像DX7这样本身底子好的车,加上给力的安全装备,在雪地上的性能自然也会更出众。

虽然奥迪驾控汇的英文叫“experience”,但当中的高阶部分,其实完全不属于“体验”的范畴,而是很专业的驾驶课程。我之前就在珠海参加过奥迪的赛道高阶课程,两天时间里不停开,赛道烂熟得闭着眼都能跑,连R8这种跑车都开到想吐(点此阅读)。最最关键,当然是让我的赛道驾驶有了质的进步。除了赛道课程之外,奥迪还有高阶的冰雪驾驶课程。这次我就远赴芬兰,去到位于北极圈范围的奥迪冰雪场地,进行为期三天的“出国进修”。

其实类似的高阶冰雪课程,包括奥迪在内,国内就有不少,专业水平也有保证。来到芬兰,或许这就是所谓的“西方教育”,教练只讲了一个小时不到的理论课,往后便都是“放羊吃草”,让大家在各有侧重的冰雪赛道上自由跑,发现问题再进行提醒。而且外国教练对问题宽容度很高,留出空间让你试错,不像国内类似课程,稍有不慎就会立刻被教练指正,心理压力会相对大。

估计很多年轻人都有过这种体验,尤其刚考到驾照那 会儿,父亲坐在副驾驶,开车稍有不慎便挨骂,紧张得引起更多出错,跌入恶性循环。这次有位名叫Marco Werner的德国教练可是大有来头,曾多次赢过勒芒24小时的冠军。回来上维基再起了一下底,Marco Werner目标曾剑指F1,晋级未果之后,转战勒芒,先苦后甘,也算是功成名就。

作为南方人,我雪地驾驶经验很浅,更别说漂移。教练没有手把手来教我漂移动作,只说了个大概,可是练着练着便自己学会了,最后能连贯地用漂移衔接起一个又一个的弯道。这种教学思维就是我们经常所说,孩子学走路没什么好教,让他摔倒爬起,重复几次就学会了。当你去请教时,教练还是会很敬业地坐上你的车指导。在这里,知识是根据自己情况去主动获取,而不是像国内那样在大课堂里统一填塞。这里只是说区别,两种方式孰优孰劣因人而异。 只不过我过去对“放羊”教育存疑,老师大部分时间在旁边看,真的能学会吗?这次算是亲身感受到可行性。

看着手痒的朋友,看这篇文章其实也不用有事不关己的感觉。虽然奥迪的课程主要是以邀请的形式,但国内像宝马、保时捷也有类似的专业课程,可以透过付费形式来参加。那么冰雪课程有什么好玩?当然是漂移。由于路面附着力很低,冰雪路面很容易就能做出漂移动作,各种物理特性在这里都会被放大,也更容易发现自己控车的问题。在冰雪路面上练好,再去干地上飘,如此过度就好学很多。除了漂移之外,奥迪课程还有竞速部分,练习如何在冰雪赛道里跑出好成绩。

先说漂移,最老生常谈的理论基础,就是起飘方式。第一种是最简单直接的动力漂移,大油门让后轮瞬间抓不到地,顺着转弯过程那道拖拽力,就会把车拉着横走。这种方法谨记入弯前同样要充分减速,慢入快出的守则在此依旧成立。入弯太快的话,前轮就像橡皮擦,整台车被推出弯外。另外要先打好方向让车摆好漂移姿态,再去给油门,急着踩油 同样容易变成推头;第二种起飘方式是重心漂移,靠反打再入弯制造重心变化来让车漂移;第三种是手刹漂移,这个就不在这次课程的范畴了。

第一和第二种漂移的选择,以赛道情况而定。重心漂移特别适合用于连续弯道,车从前一个弯道出来后,抓地力和重心还没完全回来。这时你可以顺着这股势,通过打方向,保持油门让轮胎继续空转等方式,让车保持在轻度打滑状态,到下一个弯就能顺势漂移过去。重心漂移比动力漂移要进阶一点,需要集中感官系统来判断车的状态 ,弯道间让车保持在既滑又不滑那个狭窄区间中。弯道之间保持这种轻微打滑状态的感觉,就像用球拍接着乒乓球来跑步,你要不断根据情况,小心翼翼地微调球拍的状态 ,需要敏感和细心。

起飘只是相对容易的第一步,真正难点是飘起来后,如何通过反打和油门来控车,让车保持在合理的漂移状态。反打过程中,油门配合必不可少,两者缺一不可。处理不当可能转为转向不足推出赛道 ,或者直接掉头,以及半径约飘越大而扫到外侧雪墙。当中的难度,在于操作跟人的惯性思维相违背。起飘之后,肌肉惯性反应会松开油门,这一下容易让车失控掉头。另外,在车头几乎垂直对着内侧学墙的时候,你要继续保持大油门来让车漂移,对着墙踩油无疑要克服一下心理障碍。处理推头时也如此,应该回方向,而不是继续打方向,因为再打只会更加抓不住地, 将推得更为严重。只是让你对着边缘雪墙冲还回正方向盘,多少感觉在自投罗网。

再有就是竞速部分,这是我觉得最好玩的环节。幅度很大的漂移动作虽然好看,但绝对不会快。跟赛道驾驶一样,真正高手的驾驶动作都是轻柔平滑。需要拿捏各种弯道该如何过, 对于大部分弯道而言,带点轻微漂移会比较好,过大的漂移只是浪费时间。赛道驾驶的“外内外”过弯法,这个物理定律在此依旧成立,但不能生搬,因为这里外侧道附着力很低。判断路面状况,也是竞速环节好玩的地方之一。黑色的冰面附着力最低,带点雪的路面附着力最好,而厚雪部分又会比较差,需要适时调整 行进路线,不像赛道驾驶那么有套路。

竞速部分跑起来的情景,会有点像WRC比赛,直路伴随排气轰鸣声,大角度弯横着过,关键旁边还真有个媒体做副驾驶,只不过他没有报路况功能,谈天说地倒是可以。正如前文所说,很多物理特性在此会被放大,会让人对车的深层次特性有更深刻的体会。尤其是ESP的作用,必须全程关掉,否则每个弯过得稍激烈点,都会出来制止。没错,ESP的职责是制止,倾向于设法让你在打滑时安全地停下,对你快速过弯是个阻挠。不过从日常安全角度看,在这里你能深刻感受到ESP的伟大,关掉之后虽然好玩,但如果在日常道路上,那就不堪设想。这里也能回答很多人的误区,ESP不是辅助你过弯,而是像杜蕾斯那样,在玩过火后帮你去兜底,过弯能力还是取决于机械部分。

跟之前赛道课程一样,理论知识来来去去都是那些,其它媒体肯定也曾写过,其实真正收获始终是车感。可惜车感没法在文章中传递, 属于很个人化的东西,例如我最初问题是起飘后,油门收起幅度经常过大,导致姿态被打破,以及起飘后回方向速度不够快。后来解决之后,又有其它细节问题浮现出来,要在摸索和教练提点中去矫正。因此冰雪课程先说到这里,接下来再谈一台辣车——奥迪S4 avant。往后还会不务正业,在观点文章里以一个车迷角度来打量芬兰这个国家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热门文章

热点推荐

精选文章